"走泥丸 只等闲 腾细浪 云崖暖 铁锁寒 尽开颜"的意思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15 16:58:10
急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

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写了好几首诗词,最有名的当然要数《七律·长征》。这是现在
所知的老毛最早的律诗,作于长征结束、红军到达陕北的时候。
七律 长征
1935.10
红军不怕远征难,万水千山只等闲。
五岭逶迤腾细浪,乌蒙磅礴走泥丸。
金沙水拍云崖暖,大渡桥横铁索寒。
更喜岷山千里雪,三军过后尽开颜。
读毛泽东的律诗,总感到好像是在读词。这首诗写得一唱三叹,反复咏诵,体裁是
诗,章法却是词。第一联是一唱,揭示全诗宗旨,“它(长征)向全世界宣告,红军是
英雄好汉。”①第二联是初叹,莽莽群山只是细浪泥丸。第三联是再叹,急流险滩,挡
不住红军从云崖铁索飞渡。第四联是三叹,仍然是山,虽然这回有白雪皑皑,但也只是
为红军增添一些游山的情趣罢了。四联读罢,真使人击节称赞,“好词啊好词!”也难
怪郭沫若臧克家等人,要把这首词讲得天上第一,人间无双。
但是这毕竟是一首律诗,如果从律诗的角度来看,这首诗又如何呢?律诗要讲“起
承转合”。第一联是起,既要点出题义,又忌太直太露,要起得引人入胜,使人想读下
去。老毛一句讲完主题,以至我们后人要谈长征,只要引用这一联就行了。第二联是承
,进一步开拓首联的意思。首联起了“万水千山”,颔联就讲五岭和乌蒙山脉腾细浪走
泥丸。古人有“阪上走丸”之说,从斜坡滚下泥丸,形容跳动之快。第三联是转,要别
出新意,既在题内又不为题所拘,这转得如何,最可看出写律诗的功力。毛泽东军行诗
不转,颔联写了山,颈联就写水,仍然扣住“万水千山”不放。第四联是合,要总结全
诗,涵盖并提升“起”和“转”的意境。毛泽东的尾联,三军却还是在山上摸爬滚打,
只是这雪山更高更难爬。曾见有注家说“三军”是指红一、二、四方面军,这显然不对
,红二方面军要到35年11月才离开湘鄂川黔根据地开始长征。“三军”大概也不是
指红一方面军的三个军团,而应该是军队的统称,就如《孙子·军争》里的“三军可夺
气,将军可夺心”。
红军不怕远征难,万水千山只等闲: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,把历经千山万水